首页 > CACLP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国家卫健委: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2022/6/11 15:20:39 浏览次数:85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将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人员确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

贺青华介绍,目前,国内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是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以非法强制措施进行核酸检测,将整改纠正

贺青华介绍,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最科学、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的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和引导。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依法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履行好个人防控义务,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不能“一刀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措施,在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导致隐匿传播,因此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突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早更快控制住疫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地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暴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传播,势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脆弱人群易发展为重症,因此,疫情防控工作应当立足于“防”,核酸检测是实现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提供检测服务

郭燕红介绍,目前,我国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医疗机构,如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一类是疾控机构,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一类是医学检验实验室,它也是医疗机构类别之一,通常被称为第三方检测机构。

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注册审批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一样,均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执行,一般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置审批。遵循医疗机构审批的工作流程和时限要求,经审查其科室设置、人员、房屋和设施、分区布局、设备、规章制度等符合条件后,可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提供检测服务,其中,如要开展核酸检测,则应当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相关规定,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检测人员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核酸检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核酸检测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很多种,比如常规PCR、实时荧光PCR、等温扩增技术、杂交技术等。

其中,在病原体检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实时荧光PCR技术,日常所提及的“做核酸”“核酸检测”“区域筛查”等一般指的就是这种方法。针对新发现的或新出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或者真菌等,需要在疫情早期获得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针对该病原体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荧光PCR检测试剂,为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病原体核酸筛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核酸检测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广泛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病毒腹泻、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和筛查。目前,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40种法定传染病均可使用实时荧光PCR鉴定病原体;除此之外,核酸检测技术在生殖医学、肿瘤医学、农牧业、生态学、刑侦等非传染病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核酸检测存在一定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可以避免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出现假阴性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采样时间问题。患者感染早期采样,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浓度尚未达到检出核酸的最低量;或者是患者感染时间过长,感染超过10天或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感染者,进入了恢复期,自身已产生抗体,核酸检测为阳性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是质量控制问题。采样不到位未能采集到合格样本;样本采集后运送至实验室之前保存不当;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试剂仪器不配套、操作错误、室内质控不到位等。

三是数据造假等故意违法违规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夸大检测能力,超能力揽收样本,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进而采取数据造假谎报结果,或通过实验室内再次混合检测样本以减少检测量,导致结果失真。

关于假阳性,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技术操作不当造成污染而导致:一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筛查时样本量大、停人不停机,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不到位,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完全密闭,导致出现假阳性。二是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如阳性样本或阳性质控品污染了本来为阴性的样本。此外,还有个别实验室未按照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报告结果,将“灰区”可疑阳性按照初检阳性结果上报,但经过复核却为阴性,造成假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问题有些是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较难避免的,其发生有一定的客观性;有些是质量控制不够严格,需要持续改进;有些则属于主观故意,涉嫌违法犯罪,应当予以严厉打击。

北京为何将公共场所核酸证明时间调为72小时内?北京市卫健委回应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近日北京市本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为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迅速有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北京市近期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在3天左右,72小时内检测可以有效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北京市卫健委:安全第一,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

李昂介绍,北京市始终把核酸检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北京市卫健委加强了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做了几部分的工作:

第一,把好准入关,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核酸检测机构进行准入管理,对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初审合格的检测机构,市级均组织生物安全、检验质控专家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准予开展核酸检测。

第二,建立常态化质控管理机制,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市临床检验中心,每月均组织面向全市所有核酸检测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发放盲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停止开展检测工作,整改合格后方可复检。

第三,根据国家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卫健委还建立了第三方核酸检查机构月审核制度,由各区组织专家,每月对辖区全部第三方实验室在依法执业、核酸检测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审核,对合格机构名单进行公示。

同时,通过组织飞行检查、质量抽查等形式加强机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严把核酸检测质量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还组织专家力量编制了实验室检查操作细目表用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几日,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防”的措施上,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入境人员和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相关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

要加强公共场所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落实个人、家庭等日常防护措施,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邮件群发 | Copyright © CACLP体外诊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5883号 

Powered by 网至普